不是五毛的電影特效有多牛逼?
不是五毛的電影特效有多牛逼?隨著電影、市場和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影視節目制作的日益市場化,各種專業的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新型的媒體制作產業對制作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需求量也大幅度提升。那么,今天和繪學霸小編一起了解下: 不是五毛的電影特效有多牛逼?
不是五毛的電影特效有多牛逼?
無論是經典科幻大片《阿凡達》,還是迪士尼現場電影《阿拉丁》,你還記得第一次看特效大片時的震撼體驗嗎?雖然我們今天似乎已經習慣了電影中的特效,但你真的知道它們是怎么來的嗎?你認為是真實場景的圖片真的拍出來了嗎?讓我們來揭示現實中的“神奇”——電影特效。
阿拉丁
這種魔術一般有兩種實現方式:拍攝過程中特殊場景或道具的特效(SFX),比如現場制作的爆炸或機械建模。
SFX中的力學模型
這個方法確實是“真實”的,但是可以想象,有時候還是挺危險的,無法達到很多高難度、酷炫的效果。此時,有必要使用視覺效果(VFX)對捕獲的圖像進行后處理。
眾所周知,“亞洲四大邪術”之一——應用的“易讓魔法”——PS技術從東方傳到西方,所以視覺特效中使用的各種手法都能達到“只有意料之外,沒有不可能”的宿命效果。
虛擬角色
電影中往往有一些角色或場景是現實中無法或難以控制的,比如今年剛上映的真人版《獅子王》中的動物角色。讓真獅子給你試試?
《獅子王》真人版
利用計算機生成圖像(CGI)技術制作動畫圖像可以幫助船員不要在一群動物周圍奔跑或擔心恐龍滅絕。
侏羅紀公園:第一部大規模使用CGI動物圖像的電影
通過計算機創建三維CGI模型,不僅可以實現動物圖像,還可以實現天空和天空的各種“異常”。構思完成后,我們需要創建一系列圖形合成模型。然后設計師根據電影風格設置,給最終的模型上色,加上質感和陰影效果。
《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植物由100萬個電腦圖形組成
形象設計完成后,要想辦法讓它動起來。這可以通過對CGI模型的各個部分進行數字化連接來實現,就像架線木偶一樣。這個過程叫做“綁定”。綁定完成后,動畫師可以通過電腦控制模型的每一個動作,放在電影場景中。
GCI動畫制作
但在真實拍攝過程中,現場演員看不到CGI動畫圖像,所以實際上是在與“空氣”或模特互動,可以說是在考驗自己的演技。
權力的游戲
捕獲動作
與CGI技術產生的完全虛擬的角色不同,演員可以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轉化為電影設定的角色。比如《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的居民,以及《阿麗塔》中的半機器人形象,都來源于對真實演員的表情和動作的捕捉。
《阿麗塔:戰斗天使》中使用的動作捕捉技術
《美女與野獸》中野獸的“真面目”
要實現這種“轉換魔法”,演員需要穿上一套充滿位置跟蹤標記的捕捉服。這些標記點被用作跟蹤演員動作或表情的參考點,并被映射到計算機生成的角色的虛擬骨架上。動作捕捉不一定是全身捕捉,只能在需要添加特效的部位進行,比如臉和手。
無縫連接
無論是CGI動畫角色還是動作捕捉技術生成的角色,都需要與電影中的動態場景進行整合。一旦脫節,必然會突破。運動跟蹤技術此時可以派上用場。利用這種技術,合成的虛擬元素會按照設定的軌跡與相機鏡頭同步移動,在適當的時間和位置自然融入場景。
運動跟蹤技術
綠色窗簾后面
看過電影拍攝現場的觀眾,應該對工作室的鮮綠色幕布印象深刻。那么為什么要用這么突兀的顏色做背景呢?
工作室的綠色窗簾
其實這種綠屏(有時候是藍屏,比如天氣預報)是用來“調”的,也就是在后期處理的時候從背景中挑出拍攝的圖像。為了便于摳像,需要使演員或道具與背景形成較大的色彩對比,演員正常膚色中的綠色或藍色元素最少。而且大多數相機的感光芯片對綠色最敏感,和綠色背景對比可以突出對比度。所以,如果你以綠色出現在綠屏,不要怪導演不讓你出現。
電影圖像“剪輯”后,制作團隊可以自由播放替換場景或元素,如任何傳輸直升機。
從綠屏下直升機后更換背景
偽造現場
雖然現實中有水有火有煙,但是為了達到“泛濫金山”或者“燎原之火”的災難場景,用真實的風景太貴了。所以設計師會用胡迪尼等粒子效果軟件生成無數的粒子,設置粒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運動模式來“指揮”它們模擬成火山、沙塵暴或瀑布。
模擬湍流
死池中的模擬火焰
這就像是在游戲《我的世界》里用一些基本的方塊元素搭建一個房子甚至整個世界,只不過設計師用的是更小的粒子,效果更逼真。
隱藏道具
偶爾會在一些電影里看到打群架的現象,比如用來飛現場的鋼絲沒有很好的隱藏。要隱藏這些輔助道具,需要使用描摹技術,也就是擦除一個物體或者改變它在畫面中的位置。特效師通過一些參數標記出要處理的目標后,就可以在編輯過程中逐幀剪切或粘貼目標對象。
《乘客》拍攝現場
比如把掛鋼絲的演員剪掉,粘貼到電影場景中,達到“飛行特技”。但是這種處理方法相當耗時,因為電影的幀率通常是每秒24幀,也就是說每秒要分別處理24幀。
盡管電影特效的技術含量很高,但其實早在19世紀末就出現了。以下是電影特效發展史上的一些里程碑。
電影特效里程碑
1896年,喬治·梅里愛開創了停車改造技術。他也是最早使用多重曝光、低速攝影、淡入淡出和手工著色的電影制作人之一,開創了視覺效果。1898年,喬治·梅里愛在他的無聲電影《許多人》中使用了他發明的“啞光”技術,并多次把他的頭放在桌子上。
喬治·梅里愛的“長人”|圖像來源“一切”
1973年,在邁克爾·克萊頓導演的電影《西部世界》中,主角的“機械視覺系統”是2D·CGI的首次亮相。
1976年,《西部世界》續集《未來世界》首次使用3D CG技術。影片中主要機器人角色的頭和手都是用數字技術制作的。
1977年,《星球大戰4》中的死星攻擊場景首次使用了3D線框圖形技術。
1982年的《電子世界的戰斗》是第一部廣泛使用3D CGI的電影,電影中的輕騎摩托車比賽完全由電腦制作。
1985年,在《年輕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中,皮克斯創造了第一個完整的CG角色——彩色玻璃騎士,它從窗戶跳出,落到地上。
1989年,CGI水效果的第一個例子是電影《深淵》中畸形的海怪。
1995年,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是第一部完整的CG電影。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使用了大量的視覺特效,特效鏡頭超過500個。
1999年,VFX藝術家在《黑客帝國》中創造了第一個子彈時間特效。
2001年,在科幻電影《最終幻想》中,第一個現實的人類角色阿奇·羅斯博士出現了。
阿奇·羅斯博士
2004年,動作捕捉技術在羅伯特·澤米吉斯的電影《極地特快》中首次亮相。
2009年,《阿凡達》在面部捕捉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可以將配音演員的面部表情嫁接到他們扮演的CG角色中,甚至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制作出這些在電影中只出現一秒鐘的特效。
看看上個世紀的特效,再看看那些五毛錢的特效。我再給你50美分。你能認真點嗎?
繪學霸的影視后期包裝就業班,內容不僅涵蓋了崗位中所需要的全部軟件技能,還有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巧,再搭配豐富的項目實訓內容,讓你掌握技能既迅速又牢固。即使你是零基礎,也不用擔心,繪學霸會為你提供基礎課程;還有周到的就業保障服務等你了解哦~
那本期關于不是五毛的電影特效有多牛逼?的分享就到這里結束了,也歡迎喜歡影視后期的小伙伴,關注我們的官網繪學霸,經常分享各類教程、資源、經驗,助你開啟影視后期提升之門。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學員采訪丨師兄幾句心里話,了解當前最真實影視行情...

PR教程:在PR里面如何改變視頻方向和調整尺寸?...

影視剪輯、包裝、特效的區別是什么?

學員采訪丨零基礎還跨行業,秀出人生新境界!...

pr好學還是ps好學?

AE軟件的應用領域哪些?

PR剪輯卡頓問題應該怎么解決?

如何將電影中的精彩片段剪成一個小視頻呢?...

pr和剪映哪個好用?
